为推动“共和国的脊梁——科学大师宣传工程”,7月27日至8月1日,由中国科协主办的高校编创骨干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。来自全国26个省市60余所高校的大师剧编创骨干齐聚山城,进行为期6天的深度研讨和编创实践。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饶劲松陪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相关负责人,观看了汇报演出,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。

“科学大师宣传工程”由中国科协于2012年发起,联合教育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共青团中央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、中国文联协同推进,重庆大学原创话剧《何鲁》于2024年成功入选。本次交流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指导,重庆大学科协牵头,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实施?;疃玫绞谢熬缭骸⑿5蛋腹?、美视电影学院、艺术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?;疃岢忠浴敖饴肟蒲Т笫?,淬炼戏剧创作思维”为设计主线,将文化理论与编创实践紧密结合,始终贯彻“师生演校友、学弟演学长”的舞台剧创作思想。
本次交流活动注重提高学员站位,拓展思想格局,提升编创能力。在文化战略层面,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王伟副处长系统解读“科学大师宣传工程”十年历程、惠及百万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成效;重庆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彭述娟立足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,聚焦高校宣传工作的时代坐标,报告了重庆大学“以文化人、以剧育人”的生动实践;新闻学院教授敖依昌从人文视角,结合实际案例,剖析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。在创作理论层面,重庆大学杨尚鸿教授聚焦戏剧本体创作,解析剧本结构与叙事逻辑;档案馆馆长杨艳“以戏剧之光,铸科学之魂”,讲解重庆大学挖掘校史中的科学家人文故事,推动历史资源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的编创思维;陈希副教授和学员一起探索AI技术在剧本生成、舞台设计中的应用;赵虎副教授着眼表演创作融合虚拟现实技术,为学员们深入讲解了数字时代戏剧新范式。在编创实践层面,重庆市话剧院王宏亮、电影学院梁璐璐通过“话剧工坊”全程指导学员编创实践,强化表演张力与舞台调度能力。交流活动期间,学员们还编创了《布衣院士》《嘉木留芳》《雕虫沧?!贰肚迤兜哪档ぁ贰栋崖畚男丛谧婀蟮厣稀贰斗上琛返任⒍叹?,通过教师专业指导,学员自编自导自演,严谨的科学精神与炽热的家国情怀在舞台共鸣,科学大师的精神内涵得以生动呈现,具体诠释了科学与艺术的深度融合。

学员们认为,本次交流活动既是落实高等院?!傲⒌率魅恕备救挝竦闹匾俅耄彩且悦烙糁侨笮牡拇葱率导?。重庆大学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学科资源,通过精心设计和任务落实,让学员们站在了高??蒲Т笫ξ杼ň绱醋鞯男缕鸬恪4蠹蚁嘈?,“科学大师宣传工程”必将持续孵化更多精品力作,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